半岛APP 分类>>

半岛体育-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- APP下载【上观新闻】从上海到北碚、李庄复旦同济师生炮火中内迁:读书就是救亡图存

2025-09-04 22:27:31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半岛体育,半岛体育官方网站,半岛体育APP下载

半岛体育-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- 半岛体育APP下载【上观新闻】从上海到北碚、李庄复旦同济师生炮火中内迁:读书就是救亡图存

  从淞沪铁路到校园之间,当时只有乡村小道,校方出资修建了一条规整的新路,连通校园和车站。新路,即被命名为同济路。根据《同济大学史》载:“吴淞新校舍于1924年春全部落成……校园内不仅有宏伟壮丽的罗马式大礼堂,设备齐全的实习工厂,雅致实用的德籍教员住宅楼,还建造了喷水池、大草坪,环境优美,景色宜人。”随着校园设施、教学设备及学科体系的日渐完备,学校于1923年更名为同济大学,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。校河内,年轻的学生们泛舟河上,周末唱着歌去城里吃汤圆。

  为了保护这部分精神抗战之火,复旦大学滞留上海的师生组成上海补习部,其余部分师生辗转迁到重庆北碚,在嘉陵江边建起战时校园。同济大学则在抗战8年间经历6次迁校,从浙江金华、江西赣州、广西贺县八步镇、取道越南至云南昆明,最后迁往四川南溪李庄(今属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)安下校舍。在远离上海的大后方,在巴山蜀水的怀抱中,在陌生的乡音里和祠堂茅屋里,西迁的学生没有被环境和挫折所打败,相反,他们视这次肉身的漂泊为精神的磨砺。这在另一个角度,彰显了坚持教育之真谛:“惟能饱经忧患而不屈不挠者,方为可贵。”

  1938年3月21日,在北碚,复旦大学正式上课。炮火落在耳畔,山脚农舍简陋,但这些都未阻挠师生们向学之心,师生的精神是饱满的。1939年11月,创校人马相伯百岁高龄病逝于越南,临终前还牵挂着抗日前线的消息。复旦大学决定于重庆北碚建造相伯图书馆。师生们虽然自己生活困苦异常,但仍以十元、二十元聚沙成塔的形式,热烈响应。1943年夏,复旦相伯图书馆在北碚夏坝竣工。就在筹建图书馆的过程中,1940年5月27日,日军轰炸北碚,教务长、法学院教授孙寒冰等师生罹难。面对眼前可怖的死亡,面对朝不保夕的明天,面对毕业后说不定也没有前程的未来,还要读书吗?书中还有黄金屋吗?

  1940年,陈望道辗转从香港来到了北碚的复旦大学。1942年他出任新闻系主任,为了解决学生没有实习场所的问题,1944年他冒着酷暑到处募捐,1945年终于筹建了一座新闻馆。因为陈望道的到来,新闻系的学生可以在收音室直接收听延安的广播;因为陈望道的存在,嘉陵江边的复旦校园,被师生称为“夏坝的延安”、大后方著名的民主堡垒,团结了民主教授和进步同学。1945年初,中央南方局青年组向周恩来提交的工作汇报中,复旦被认为是学校工作的典型和模范。

  后来成为两院院士、著名桥梁专家、同济大学原校长的李国豪,在1929年16岁时就以优异成绩考入同济大学,家境贫寒的他设法坚持读完了2年德语、5年本科学业,1936年以全优的成绩毕业,又返校任教,担任两门课程的助教。校园被毁后,同济大学开始了漫长的六次迁移。趁假期回梅县老家看望年迈祖母和母亲的李国豪,听说迁校金华,想方设法风尘仆仆赶往金华。很快,学校再次迁徙,他急得和毕业留校的同事纪增觉一起骑着自行车赶去赣州,只为能继续授课。

  万里长江,滔滔不绝,同济从长江尾的吴淞来到长江头的李庄,在这里安放下平静的书桌。1941至1946年,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、工学院、理学院、法学院及其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、新生院、附中等先后有近5000名师生员工遍布李庄古镇的角角落落。禹王宫、祖师殿、东岳庙、南华宫,肖家院子、刘家院子、曾家院子,麻柳坪、下麦坝、官山,寺观庙宇、会馆祠堂,民房私宅、公共用地,或让与,或租赁,或新建,国立同济大学在李庄扎根。“六年间,李庄士绅官民,竭力为这所‘吾国学校中最有代价之学校’解难,而同济师生们,致力潜心问学、科教济世,投身文化抗战、救亡图存,追逐理想,不负光阴。”李庄古镇同济工学院旧址前有这样一段导语。

搜索